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作者:韩祥凤,马永杰,李新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丛编项: 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
内容简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以“必需”“够用”为编写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共6个单元,其中课程导入主要讲述了互换性和标准化的相关知识,后5个单元分别介绍了极限与配合的相关知识、测量技术基础、几何公差及其检测的相关知识、表面粗糙度的相关知识、其他常用零件检测的相关知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既可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供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中等专业学校的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使用。
目录
课程导入 互换性与标准化
0.1 互换性
0.2 标准化
习题
单元1 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1.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1.1.1 基本术语和定义
1.1.2 有关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1.2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1.2.1 配合制
1.2.2 标准公差系列
1.2.3 基本偏差系列
1.2.4 公差带代号、配合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标注
1.2.5 一般、常用及优先公差带和配合
1.2.6 一般公差
1.3 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1.3.1 基准制的选择
1.3.2 公差等级的选择
1.3.3 配合种类的选择
习题
单元2 测量技术基础
2.1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
2.1.1 测量技术的概念、测量要素
2.1.2 长度单位、基准、量值传递与量块
2.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2.2.1 计量器具的分类
2.2.2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
2.2.3 测量方法的分类
2.2.4 常用测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
2.3 测量误差
2.3.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2.3.2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习题
单元3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
3.1 几何公差概述
3.1.1 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
3.1.2 几何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3.1.3 几何公差的标注
3.1.4 几何误差的评定原则——最小条件
3.1.5 基准
3.2 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检测
3.2.1 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3.2.2 形状误差的测量
3.3 方向、位置、跳动公差及其误差检测
3.3.1 方向、位置、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3.3.2 方向、位置、跳动误差的测量
3.4 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3.4.1 有关术语及定义
3.4.2 独立原则
3.4.3 相关要求
3.4.4 可逆要求
3.5 几何公差的选择
3.5.1 几何公差项目的选择
3.5.2 几何公差值(或公差等级)的选择
3.5.3 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选择
3.5.4 未注几何公差的规定
3.6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标注及识读
3.6.1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3.6.2 几何公差的标注及识读示例
习题
单元4 表面粗糙度
4.1 表面粗糙度概述
4.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4.1.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4.2.1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术语和定义
4.2.2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4.2.3 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4.3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标注
4.3.1 表面粗糙度符号
4.3.2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标注
4.3.3 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4.4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选用和测量
4.4.1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选用
4.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习题
单元5 其他常用零件的检测
5.1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5.1.1 滚动轴承的组成及分类
5.1.2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5.1.3 滚动轴承内径、外径的公差带及其特点
5.1.4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5.1.5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5.1.6 配合表面及端面的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5.2 键与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5.2.1 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
5.2.2 矩形花键的连接
5.2.3 键的检测
5.3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5.3.1 概述
5.3.2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5.3.3 螺纹的检测
5.4 圆柱齿轮传动精度与检测
5.4.1 概述
5.4.2 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5.4.3 齿轮副和齿坯的精度
5.4.4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5.4.5 齿轮在图样上的标注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